top of page
E 水保局
技藝藏村
10/22(六) 11:00-19:00
10/23(日) 11:00-19:00

嘉義縣崙尾天赦竹編發展委員會
協會為延續傳統工藝,從民國101年成立以來,便積極培育竹藝師及進行商品客製化開發設計,希望能夠將竹編融入大家的日常。

新社香蕉絲工坊
台灣唯一以香蕉絲作為編織材料的工坊,也是台灣唯一以原生材料從事編織的工坊。香蕉的種植、砍伐、刮絲、晾曬、分線、捻線、繞線、整經到編織等工序中,重新找回在血脈中那深厚的技藝傳承。

島編有潮式
我們將海島民藝轉化成輕鬆學習的體驗課程及日常實用的編織物,來拉近人與潮間文化的距離。島編有潮事希望用雙手編織出一片溫柔海,傳遞海島的老手藝與記憶,連結人、土地、海洋的美好關係。

紅羅社區發展協會
澎湖湖⻄鄉紅羅村古稱「紅羅罩(âng-nâ-tà)」,聚落名稱與村落位置坐落河口、淡海交界處有關,紅羅海岸多泥灘地,又有沙砱綿延,這樣的潮間帶生態便成為適合紅樹林生長的棲地。

芭菈谷合作社
芭菈谷生產合作社是集結苗栗泰安士林社區內在地部落的工藝師共同成立,期望能透此合作社發起互助互惠、資源共享的泰雅GAGA(祖訓)。

花蓮Dipit復興部落
位於花蓮縣豐濱鄉新社村的山坡上,有珍貴溪流生態與森林資源,人力外流嚴重,產業文化缺乏活力,95年發起「Dipit復興部落」,逐漸號召青年回鄉活化產業,努力與長輩們永續經營,同時為部落青年預備一條回家的路。

太平染
發展天然染織工藝產品,致力於保存與傳承臺灣藍染文化技藝,另一方面發展傳統工藝再創新,使染織產品整體造型具備現代美感與文化精神。

水土保持局-技藝藏村 村藝正濃
有鑑於農村人口老化、技藝者高齡,為避免地方知識失傳,水土保持局著手啟動農村文化紀錄保存,推動文化教育傳承並藉此展現臺灣農村富饒多元的人文價值。

巧婦織布工藝工作室
致力於協助二度就業婦女陪伴與培力知能,以棉絮、布條、纖維為素材,研發創新商品,改變大眾瞭解「重新回收」的意義,同時,實踐消費與生產的責任,實踐資源循環到循環經濟,創造一雙溫柔巧手下的婦女循環經濟。

山頂壯圓
堅持土窯龍眼木煙燻、台灣原生種,赤腳踩地、赤手摘龍眼的農家子弟。
bottom of page